时间来到了11月,北京开始入了冬,空气变得越发干燥。

昨天和一个朋友聊天,他说:“我发现你对社交的需求和欲望很低诶。”他说他自己一天如果没有和一个人说超过两个小时的话,就会特别难受,如果能听各行各业聊一些自己认知之外的东西就会特别开心。其实我特别理解这种感受,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也是后者。

自走出校园四个月以来,我慢慢感受到了学生与成年人对于社交的不同定义,对于还在校园里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人是不设防备的,他们不在意别人以什么样的眼神看待自己,也无所谓自己应该树立如何的人设。而在职场中,人与人之间会不约而同地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对于“冒犯”这种禁果谁都不敢抢先去尝试,即使这有可能推动关系更进一步。当然,在我的观察里,也是存在一些因为某种机缘巧合打破这种平衡的关系,比如饭后随口的一句“他妈的又要写周报。”

从我自己所处的环境来说,在一家相对年轻的互联网公司,大家平时以同学相称,年龄也大差不多,思维方式也类似,但实际上除了工作时间,我们依旧很少去介入到对方的生活中,始终保持着正常的工作社交距离,可能这也是我社交欲望低靡的原因。这种表面社交根本无法填 2019Report 补我的社交需求,也让我觉得心身疲惫,还不如在家好好睡一觉。

这种转变我想了很久,还是没有想清楚原因是什么,或许是我们真的只是工作关系而我对你真的没什么兴趣,或许是大家真的没有什么共同爱好而无甚可聊,或许是被前辈们的职场习惯裹挟导致自己也慢慢接受了这种约定俗成的设定。我个人更倾向于后者,毕竟一个人的力量就像湍流里的独木舟,难支也易随波逐流,当所有人在心里竖起界碑,向外发射着生人勿进的信号时,毫无保留的展示自己,无异于把自己的屁股朝向医生,你不知道插进来的是一根手指还是肛拭子。

但我想,或许真诚还是可以换来真诚的吧?戒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