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1年终总结
我与我周旋久。
鸡零狗碎又是一年,这一年看似安排的满满,但心里总有那么一块感觉是空的。
2021年,我花费了大量时间与自己相处、博弈,无论是心理上还是学习上都受益良多,但同时也感觉自我在不停的消耗自我。今天看到一篇关于成年人标准的推送,其中看到一条说:成年就是,知道自己已经不是孩子了,但是依然珍视、保持那份孩子气。天真浪漫,独立自主,宽容豁达。对我来说,我察觉到了自己的变化,变得越来越“理性”用事,越来越控制不住自己去评估,这种改变发生在每一个选择需要面临的时候。可能这是无所谓好坏的,但是这种感性与理性之间平衡感的丧失令我感到不安。
2021年,我走在了我自以为人生的第三个阶段,我不再为了成绩而学习,也结束了对自己内心的探索,质问自己我要的到底什么,这个事情对我来说很重要,我总是以此作为自我的锚点。第三个阶段,也就是临近毕业的现在,我在规划自己的生活方式,相较于不同工作所能带来的薪水、稳定,反而这种工作所能带给我的生活方式更能取悦于我。是选择更让人感到有价值的工作,还是选择更稳定、清闲的工作,百样人百样事,二者没有高下。
现在的我,正在迈向第四阶段的过渡期,我依旧在不断微调未来三年的生活。
年初都是在摸鱼中度过,假期在家剪了自己的第三条混剪,发了微博还得到了原唱TurboWin的点赞,虽然在自己看来并不是质量很高,但还是十分开心。
三月,开始为自己的工作准备,每天的生活就是上午看书、下午刷算法题、晚上写写工程,期间也投了一些实习,断断续续的面了四五家公司,从一开始的面试焦虑到后来的驾轻就熟,这其中的成长完全是在不断的尝试中获得的,一边品尝失败一边总结经验。说到实习,一方面是因为想要获得一个实习转正的机会,可以让我在秋招的压力更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切实的感觉到自己在学校的成长变慢了,工程上越来越难给到我正向反馈,这让我开始有些无所适从。
四月依旧是在面试与刷算法题中度过,其中面试体验最好的是阿里和腾讯,不知道是我的运气不太好还是因为什么,大家都觉得不错的字节,我的面试体验却不是很好。而美团却是稀里糊涂的走完了流程,直到后来收到offer,我都没有任何意识。这可能是因为阿里、腾讯和字节面试的都是云计算相关的部门,我能听懂。
五月,拿到了美团的offer之后,也就没有再继续面试,打算把自己手里的工作做一个收尾,这并没有花费多少时间,但是随着代码的重构、迭代,越来越觉得自己写的代码是一坨屎,便借着这段空闲买了一本《架构整洁之道》来读,对软件工程来说,设计模式始终是需要与实践相结合的,系统的阅读只能帮助你建立一套思维框架,选择真正适合当下业务的设计模式还是需要经验的。
也是在这个月,发小办了自己的婚礼,六七岁那年,我们还住在交警队大院,眼看着我们从爬煤堆、扒卡车到高中一起逃课打球、上网吧,再到现在有了各自工作,曾经一边跳卡车一边大喊“奥特曼变身”的孩子,如今也要成为了孩子的父亲。不得不感叹,时间会夺走我们许多,但同样也会赐予我们许多。
六月份我提前开始了实习,时间突然变得紧促了起来,因为学校的事情还没有结束,所以这个月都在学校远程工作,每天上午都要参加部门的晨会,沟通一些各自的进度,下午按照Mentor制定的培养计划一边学习一边做些需求,因为是第一次做商业化的工程开发,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流程规划都有很多的不习惯,但在克服了这种不习惯之后,我从中着实成长了许多,这种成长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成长,还夹杂了另一种层面的进步,这恰恰也满足了我实习的目的。
七月,暑假刚开始,我结束了自己的远程实习,满怀着兴奋和一丝不安前往北京入职,兴奋于自己身份的转变,而这种不安来自于不知道自己会与同事相处的如何,毕竟大家之前都是以网友的身份在交流。幸运的是大家年纪都差不多,交流起来没有障碍,都是些很可爱的人。主管瑞哥在我看来算是一个很典型的独立女性,无论是沟通还是能力都是在线的,即使是第一次见面聊天,既不会让人觉得疏远也不会让气氛尴尬;而带我的Mentor与大家眼中对程序员的刻板印象如出一辙,第一天到公司,他穿着polo衫、牛仔裤,踩着一双人字拖,带着含蓄的笑容领着我介绍同事;还有沉迷游戏的启孟、n l不分的兴松、每天都感觉压力很大的赫扬、带我打球的宇哥……
八月,可能是因为面临着离职,想要把所有事情都在月底之前做好收尾,开始感觉到有些累。但这期间一些小事也让感受到了力量,月中我做好了一个需求并提交了测试,在几天后,测试大哥突然通过大象给我发了一条消息“你的文档是我见过写的最好的”。实习的这段时间,我确实在写文档上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这个时间我感觉是要大于写代码的时间的,这主要来源于公司对于知识积累以及留存的重视,如此不管我何时离开,后来者都可以通过文档读懂我到底基于怎样的考虑做了什么。对于新入职的我,同样受益于此。
对于我来说,这三个月过得太快了,每天都很充实,有工作就工作,没工作就看看书看看论坛,一天很快就过去了,直到现在我最怀念美团的,依旧是话题社区。记得离职那天下午,我把我的机器都交还给了公司,四点多,我打算和大家一起吃个晚饭再回家,我就在工位上玩手机熬过了两个小时,吃饭的时候我跟他们说:没有事情做,时间过的太慢了。
九月初回到了学校,可能是今年夏天雨水多的缘故,宿舍的鞋、枕头、衣服都长满了绿色霉点,在宿舍洗洗晒晒忙活了一下午,晚上不得不在实验室睡了一晚。在回到学校的前一晚,美团给我发了秋招的意向书,无论是氛围还是工作压力,其实我都还算满意了,但是想到最后一年好像除了找工作和写论文也没什么事情做了,所以我还是决定参加一下今年的秋招,选择性的投递了几家互联网公司。
十月是被面试填满的一个月,记得最多的一个周有六场笔试和面试。从今年参加秋招的感觉来看,往年大家口口相传的金九银十在互联网公司中已经有些不太准确了,事实上很多公司八月就已经开始秋招计划,而提前批计划也大多集中在七月中下旬了,所以今年九月回到学校再投递秋招是已经有些晚了的,个别公司并没有给到面试机会。之后,几家公司陆陆续续发了Offer,感觉自己当下的能力大概如此,也就结束了自己的秋招。
另外,为了赶上今年的120年校庆,今年的研究生院杯也在这个月仓促的开始了,这也是我的最后一年研究生院杯,开心的是今年球队氛围很好,来了很多新生力量,遗憾的是我们仍然没有打破之前的最好成绩。
十一月,结束了秋招之后,空闲的时间突然多了起来让我有些无所适从,在休息了半个月后慢慢开始动笔自己的毕业论文。到了这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要毕业了,这三年的忙忙碌碌,从感官上讲并没有多么漫长,研一真正在学校的时间说起来只有一半,第二个学期因为疫情完全是在家里度过,糊里糊涂的就过来了;研二花了更多时间在学习上面,一方面是老师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之后的工作积累,事实证明这种提前的积累也让我在找工作的时候从容了一些;而对于现在研三的我们,老师已经不再Push我们去做些什么,给了我们足够的时间去参加秋招和完成论文,从这方面来说,老师“放养式”培养的确给了我们很大的生长空间。
十二月,论文也只写了1w出头,平均下来每天的产出只有500字不到,有一部分原因是边看剧边写论文,因为听不懂日语,所以我时不时的必须要瞥一眼字幕,不可避免出现了这种情况。不过倒还是在坚持每天运动,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放空自己,运动之后的疼痛感也更能让我感觉到“活着”,但腰肌劳损不能。身体上的变化使我越来越关注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我开始强迫自己吃一些不爱吃的蔬菜、少食多餐以及矫正自己的坐姿,告诉自己每天必须运动、必须吃蔬菜、必须早睡,但不必早起。
写到这已经是农历新年的前一天了,有拖延症的原因,但更多的原因,我认为是我的表达欲在减少,越来越疲于讲述自己的想法,以及越来越低的社交欲望,沟通成了最消耗我的事情。又恰好赶上了硕士的最后一个学年,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在学习、找工作和实习上面,独处成为了常态,我也越来越享受与自己相处的时间。
这一年没有太多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学习、工作、毕业,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向前发展,一切都看起来很顺利,更多的踌躇在我与我之间发生。一直以来我们接受到的教育都是“少走弯路”,这使我总迫切寻找“最短路径”,想要找到人生的最优解,但生活不是简简单单由几个点和带权路径组成,生活里充满了随机,我们永远无法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在今年体现的尤其明显。我开始慢慢接受“弯路”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所谓的“弯路”,可能只是我们许多生活方式中的一条路而已。有时候当我们看到他人在某件事情上取得了成功,比如拿到心仪学校的录取通知、收到了头部公司的Offer时,我们总会以此评判自己还不够努力。然而,每一个人的成长路线都是不可复制的,我们也不需要以赢得别人的羡慕为目标生活。人生一世,草生一春,来如风雨,去似微尘,“成为他人眼里的优秀”从来都是海市蜃楼般的虚妄。
2022年,26岁,转眼就到了奔三的年纪,总还是有些感慨,可能是因为身边人、也可能是因为还在校园里,感觉身边依旧都是些长不大的孩子。我不知道时间会不会改变我们,但我期望的答案永远都会是否定,我希望那些我们不得不面临的现实,永远不会成为对自己妥协的理由,我们依旧热爱生活、热爱游戏、热爱美食、热爱旅行,依旧抬着头数星星。
新的一年,我希望自己尝试习惯放弃,在过去的一年,我不短追问自己想要什么,不断确认自己走在“期望的”人生道路上,而放弃则是选择与纠错的过程,承认过去所犯过的错误、承担巨大的沉没成本、为一个选择放弃另一个同样重要的选择,远比我们想象的艰难许多。从某种意义上讲,放弃与坚持一样需要勇气。
希望我们都能够成为人生游戏的主角,我只是我,我不为任何人而活。
宁做我。